连日来的强降雨侵袭,我州多地发生泥石流、道路塌方等自然灾害,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危急时刻,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“汛”而动,坚决落实“1262”精细化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,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,鲜艳的党旗在抢险救灾前线高高飘扬。
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,由乡党委政府工作人员、派出所民辅警、村“两委”成员、驻村工作队员、党员及志愿者等组成的200余名防汛救援人员,以最快速度奔赴受灾一线,开展转移村民、抢救物资、拉网式隐患排查除险等工作。
接到县委、县政府暴雨黄色预警后,捧当乡迪麻洛村“两委”以及工作队第一时间对河边沿线的村民进行疏散,疏散的群众有48户201人。捧当乡迪麻洛村党总支书记肖刚表示:“灾情来临时,我们第一时间将群众安全转移,确保了老百姓无伤亡。”
“哪里有险情,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。”贡山县普拉底乡党委班子成员采取分片包干,24小时驻守一线,在禾波、力透底等村,党员干部积极协调机械、物资和救援人员,连夜帮助农户加固房屋、疏通排水沟渠,清理塌方泥土,抢通受阻道路,保障抢险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。“我们组织了所有党员、护林员、群众、民兵,一起清扫村间道和公路上的塌方渣土,以及水沟里的淤泥。”普拉底乡禾波村刷米底党支部书记汉新服说,“现在摩托车可以通行了,再弄一两天就全部可以通车了。”
普拉底乡禾波村村民汉春福笑着说:“我有一台挖机,在乡党委领导下,我自愿帮忙清理道路。看到学生和家长能按时到达学校,我心里十分开心。”
在福贡县鹿马登乡,178名监测员、22名管理员全天候巡查隐患点,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0余条,转移群众32户133人,并组织1400余人次投入抢险救灾。
在福贡县石月亮乡,乡党委组建防灾减灾小组,书记带队巡查,巡查人员及时处置道路塌方、疏导交通,成功转移18户63人,确保群众安全。
福贡县马吉乡创新实施“六早”防汛机制:早部署压实责任、早准备夯实保障、早排查消除隐患、早宣传提升意识、早转移守护生命、早演练增强能力。在木加甲村泥石流灾害发生前4小时,精准预警并安全转移138人,有效避免人员伤亡。
5月31日,马吉乡木加甲村驻村队员李丽皇在疏散群众返程途中遭遇泥石流,靠牢牢扒住路边石墩才幸免于难。脱险后,李丽皇顾不上满身泥泞和腿部擦伤,立即返回村里组织群众转移。“泥石流冲下来时水势非常凶猛,根本不可能原路返回。幸好前方有两块大石头,我赶紧从石头间攀爬过去,穿过一片玉米地才脱险。”脱险后,李丽皇立即沿着玉米地小路往回赶,一边劝阻试图返回危险区域的群众,一边紧急联系村干部和防汛值班人员。
面对严峻汛情,全州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,日夜奋战,积极开展自救与互救,形成了全民参与、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,群众在汛情面前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力量。
在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,当地党委政府带领党员群众120余人参与人行便桥的搭建。大家的齐心合力,仅用5个多小时就搭建起能够确保人员通行和摩托车出行的便桥,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。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有困难,党员冲在第一线。”鲁掌镇党委书记杨继纲说,参与的人群中有28名党员,哪里危险他们就冲到哪里,带领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投入恢复重建。
在泸水市称杆乡赤耐乃村,由于腊门嘎河水上涨,致使周边一从事风化木加工的村集体企业厂房内涌入大量泥沙,造成近百万元的损失,村委会第一时间协调大型机械运回散落在路面的材料,组织村民和机械设备帮助清理厂房内的泥沙,尽可能挽回群众损失。
受灾企业负责人阳南妹满怀感激地说:“我们会重新建立起信心,相信有政府和亲朋好友的帮助,一定会渡过这次难关。”
在这场防汛救灾战斗中,基层党的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广大党员迎在前、冲在前,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置于心中、摆在首位,用行动诠释初心使命,与人民群众一道筑起了守护家园的钢铁长城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